●東軒筆錄卷之十五
秦始皇諱政,至今呼正月為征月。偽趙避石勒諱,至今改羅勒為蘭香。宋高祖父名誠,至今京師呼城外為州東、州西、州南、州北,而韋城、相城、聊城、考城但呼韋縣、考縣、襄縣、聊縣是也 【 而韋城相城聊城考城但呼韋縣考縣襄縣聊縣是也 稗海本、四庫全書本作「而韋城相城胙城等縣但呼韋縣相縣胙縣」。】 。
唐小說載韓退之嘗登華山,攀緣極峻,而不能下,發狂大哭,投書與家人別,華陰令百計取,始得下。沈顏作聱書辨之 【 沈顏作聱書辨之 「聱」,原作「聲」,據稗海本、四庫全書本、宋史藝文志改。】 ,以為無此事,豈有賢者而輕命如此。予見退之答張徹詩,敍及遊華山事句,有「磴蘚澾拳跼,梯飈颭伶俜。悔狂已咋指 【 悔狂已咋指 「指」,稗海本、四庫全書本作「齒」。】 ,垂誡仍鐫銘 【 垂誡仍鐫銘 「誡」、「鐫」,稗海本、四庫全書本作「戒」、「刻」。】 。」則知小說為信而沈顏為妄辨也 【 稗海本、四庫全書本此段下有小注云:國朝王履道遊華山記云:「鐵索銅樁或扶之而過,或攀之而升,皆絕壁也。」】 。
易曰:「家人有嚴君,父母之謂也。」范滂與母別曰:「惟願大人割愛。」是母亦可稱嚴君、大人也。近世書問自尊與卑,即曰:「不具。」自卑上尊,即曰:「不備。」朋友交馳,即曰:「不宣。」三字義皆同,而例無輕重之說,不知何人定為上下之分,而舉世莫敢亂,亦可怪也 【 而舉世莫敢亂亦可怪也 四庫全書本作「而舉世不知肇自何人世」。】 。
唐初,字書得晉、宋之風 【 字書得晉宋之風 「字書」,類苑卷五十一作「書字」。】 ,故以勁健相尚,至褚、薛則尤極瘦硬矣。開元、天寶以後,變為肥厚,至蘇靈芝輩,幾於重濁。故老杜云「書貴瘦硬方有神」,雖其言為篆字而發,亦似有激於當時也。貞元、元和已後,柳、沈之徒,復尚清勁。唐末五代,字學大壞,無可觀者。其間楊凝式至國初李建中妙絕一時,而行筆結字亦主於肥厚,至李昌武以書著名,而不免於重濁。故歐陽永叔評書曰:「書之肥者譬如厚皮饅頭,食之味必不佳 【 食之味必不佳 「味」,類苑卷五一作「未」。】 ,而每命之為俗物矣 【 而每命之為俗物矣 「每」,類苑卷五一作「世」。】 。」亦有激而云耳。江南李後主善書,嘗與近臣語書 【 嘗與近臣語書 「與」,類苑卷五一作「謂」。】 ,有言顏魯公端勁有法者,後主鄙之曰:「真卿之書,有楷法而無佳處 【 有楷法而無佳處 「無」,原本無,據稗海本、四庫全書本、類苑卷五一補。】 ,正如扠手並脚田舍漢耳。」
余為兒童時,見端溪硯有三種,曰巖石,曰西坑,曰後歷。石色深紫,襯手而潤,幾於有水,扣之聲清遠,石上有黯 【 石上有黯 「黯」,類苑卷六0同,稗海本、四庫全書本作「點」。】 ,青綠間,暈圓小而緊者謂之鸜鵒眼,此乃巖石也,採於水底,最為土人貴重。又其次,則石色亦赤,呵之乃潤,扣之有聲 【 扣之有聲 「扣」,稗海本、四庫全書本、類苑卷六0作「叩」。】 ,但不甚清遠,亦有鸜鵒眼,色紫綠、暈慢而大,此乃西坑石,土人不甚重。又其下者,青紫色,向明側視,有碎星,光照如沙中雲母 【 光照如沙中雲母 「照」,類苑卷六0作「點」。】 ,石理極慢,乾而少潤,扣之聲重濁,亦有鸜鵒眼,大而偏斜不緊,謂之後歷石,土人賤之。西坑硯三當巖石之一 【 西坑硯三當巖石之一 「三」,類苑卷六0同,稗海本、四庫全書本作「五」。】 ,後歷硯五當西坑之一,則其品價相懸可知矣。自三十年前,見士大夫言亦得端溪巖石硯者,予觀之,皆西坑石也。邇來士大夫所收者,又皆後歷石也。豈惟世無巖石,雖西坑者亦不可得而見矣。
丁晉公治第,楊景宗為役卒,荷土築基。丁後籍沒,而景宗貴,以其第賜景宗。
錢思公嫁女,令銀匠龔美打造裝奩器皿。既而美拜官,思公即取美為妹壻,向所打造器皿歸美家。
邊人傳誦一詩云:「昨夜陰山吼賊風,帳中驚起紫髯翁。平明不待全師出,連把金鞭打鐵驄。」有張師雄者,西京人,好以甘言悅人,晚年尤甚,洛中號曰「蜜翁翁」。出官在邊郡,一夕,賊馬至界上,忽城中失師雄所在,至曉,方見師雄重衣披裘,伏於土窟中,神已痴矣 【 神已痴矣 類苑卷六七作「袖已污矣」。】 。西人呼土窟為空,尋為人改舊詩以嘲曰:「昨夜陰山吼賊風,帳中驚起蜜翁翁。平明不待全師出,連着皮裘入土空。」張亢嘗謂「蜜翁翁」無可為對者,一日,亢有姪不率教令,將杖之,其姪方醉,大呼曰:「安能撻我?但堂伯伯耳。」亢笑曰:「可對蜜翁翁。」釋而不問。
唐張祐宮詞云:「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河滿子,雙淚落君前。」天聖中,章仲昌坐訟科場,其叔郇公奏乞押歸本鄉建州,時王宗道為王邸教授最久,而殿中侍御蕭定基發解為舉人,作河滿子以嘲。龍圖閣直學士王博文為三司使,自以久次,泣愬于上前,遂除樞密副使 【 遂除樞密副使 四庫全書本「除」下有「為」字。】 。時人增改祐詩,以志其事曰:「仲昌故國三千里,宗道深宮二十年。殿院一聲河滿子,龍圖雙淚落君前。」
楊察侍郎謫信州,及召還,有士子十二人送於境上,臨別,察即席賦詩,皆用十二事,而引諭精至,士子無能屬和者,其詩曰:「十二天之數,今宵席上盈。位如星占野,人若月分卿。醉極巫山側 【 醉極巫山側 「醉極」,四庫全書本作「極醉」。】 ,聯吟嶰管清。他年為舜牧,協力濟蒼生。」
程師孟知洪州,於府中作靜堂,自愛之,無日不到,作詩題于石曰:「每日更忙須一到 【 每日更忙須一到 「更」,四庫全書本作「便」。】 ,夜深常是點燈來 【 夜深常是點燈來 「常」,四庫全書本作「長」。】 。」李元規見而笑曰:「此無乃是登溷之詩乎!」
段少連性夷曠,亦甚滑稽,陳州人。晚年,因休官還里中,與鄉老會飲。段通音律,酒酣,自吹笛,座中有知音者,亦皆以樂器和之。有一老儒獨歎曰:「某命中無金星之助,是以不能樂藝。」段笑曰:「豈惟金星,水星亦不甚得力也。」
禮部引試舉人,常在正月末,及試經學,已在二月中旬,京師適陶渠矣 【 京師適陶渠矣 「陶」,稗海本、四庫全書本作「淘」。】 。舊省前乃大渠,有「三禮」生就試,誤墜渠中,舉體沾濕,仲春尚寒,晨興尤甚,「三禮」者體不勝其苦,遂於簾前白知舉石內翰中立,乞給少火,灸乾衣服。石公素喜謔浪,遽告曰:「不用灸,當自安樂。」同列訝而詰之,石曰:「何不聞世傳『欲得安,「三禮」莫教乾』乎?」
張亢滑稽敏捷,有門客因會話,亢問曰:「近日作賦乎?」門客曰:「近作坤厚載物賦。」因自舉其破題曰:「粵有大德,其名曰坤。」亢應聲答曰:「奉為續兩句,可移贈和尚。續曰『非講經之坐主,是傳法之沙門』。」
章子平言其祖郇公初宰信州玉山縣 【 章子平言其祖郇公初宰信州玉山縣 「玉山縣」,原作「三山縣」,從稗海本、四庫全書本改。】 ,以憂去,服除,再知玉山縣,帶京債八百千赴任,既而玉山縣數豪僧為償其債,郇公作詩謝其僧,僧以石刻之,流布四方,而時無貶議者。玉山有舉子徐生,郇公與之遊,嘗過生,生置酒,酒酣,郇公作詩書于壁曰:「村醪山菓簇盃盤,措大家風總一般。今日相逢非俗客,憑君莫作長官看。」
宋子京博學能文章,天資蘊藉,好遊宴,以矜持自喜,晚年知成都府,帶唐書於本任刊修,每宴罷,盥漱畢,開寢門,垂簾,燃二椽燭,媵婢夾侍 【 媵婢夾侍 「夾」,原作「來」,據稗海本、四庫全書本改。】 ,和墨伸紙,遠近觀者,皆知尚書修唐書矣,望之如神仙焉。多內寵,後庭曳羅綺者甚衆,嘗宴於錦江,偶微寒,命取半臂,諸婢各送一枚,凡十餘枚皆至。子京視之茫然,恐有厚薄之嫌,竟不敢服,忍冷而歸。
胡旦作長鯨吞舟賦,其狀鯨之大曰:「魚不知舟在腹中,其樂也融融;人不知舟在腹內,其樂也洩洩。」又曰:「雙鬚竿直,兩目星溢。」楊孜覽而笑曰:「舟入魚腹,恨何小也 【 舟入魚腹恨何小也 稗海本、四庫全書本作「許大魚眼何小也」。】 !」
王雱常言:「君子多喜食酸,小人多喜食醎,蓋酸得木性而上,醎得水性而下也。」
北番每宴使人,勸酒器不一,其間最大者,剖大瓠之半,範以金 【 範以金 永樂大典卷二二五九、類苑卷七八作「托以金」。】 ,受三升,前後使人無能飲者,惟方偕一舉而盡,戎主大喜 【 戎主大喜 「戎主」,原作「戎王」,據永樂大典卷二二五九、類苑卷七八改。】 ,至今目其器為方家瓠,每宴南使,即出之。
唐盧氏逸史載裴晉公度與郎中庾威同生於甲辰,裴嘗戲威曰:「郎中乃雌甲辰也。」程文惠公與龐穎公同生於戊子,程已貴而龐尚為小官,嘗戲龐曰:「君乃小戊子耳。」後穎公大拜,文惠致書賀曰:「今日大戊子却為小戊子矣。」穎公笑之。
錢公輔與王荊公坐,忽語荊公曰:「周武王真聖人也。」荊公曰:「何以言之?」公輔曰:「武王年八十,猶為太子,非聖人誰能如是 【 非聖人誰能如是 「誰」,稗海本、四庫全書本作「詎」。】 ?」荊公曰:「是時文王尚在,安得不為太子也。」
王韶在熙河,多殺伐,晚年知洪州,學佛,事長老祖心,一日拜而問曰:「昔未聞道,罪障固多,今聞道矣,罪障滅乎?」心曰:「今有人貧,日負債,及貴而遇債主,其債償乎 【 其債償乎 「償」,稗海本、四庫全書本作「還」。】 ,否也?」韶曰:「必還。」心曰:「然則雖聞道矣,奈債主不相放耶!」韶怏然不悅。未幾,疽發於腦而卒。
蘇子美謫居吴中,欲遊丹陽,潘師旦深不欲其來,宣言於人,欲阻之 【 欲阻之 「阻」,稗海本、四庫全書本、永樂大典卷三四0一作「拒」。】 。子美作水調歌頭,有「擬借寒潭垂釣,又恐鷗鳥相猜 【 又恐鷗鳥相猜 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三同,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三二作「又恐沙鳥猜我」。】 ,不肯傍青綸」之句,蓋謂是也。
咸平中,張文定公齊賢建議,蕃部中族盛兵衆,可以牽制繼遷者惟西涼而已。真宗皇帝用其議,拜潘羅丐為西涼節度使,旁泥埋為鄯州防禦使,俾掎角攻討,卒致繼遷之死。觕氏遂保宗哥城,用僧立遵,奉為謀主,部落始盛,勁兵數萬。祥符中,遣使貢名馬,請為朝廷討夏州。真宗以戎人多詐,命曹瑋知秦州,以備之,果得其詐偽之情。及瑋破魚角陣,戮貴樣丹 【 戮貴樣丹 「貴樣丹」,稗海本、四庫全書本作「貴丹」,宋史卷二五八作「賞樣丹」。】 ,又於三都谷大破西凉入寇之兵,復以奇計斬立遵,於是西凉破膽矣。
元昊未叛時,先以兵破回鶻,擊吐蕃,修築邊障。諒祚亦連年攻觕氏,又破連珠城,然後以兵犯邊,世人每見夷狄自相攻討,以為中國之利,不知其先絕後顧之患,然後悉力犯我,此知兵者所宜察也。諸葛亮豈樂為度瀘之役,而矜能於孟獲輩哉?亦欲先絕後患而專意於中原也。
康定中,元昊入延州東路,犯安南、承平兩寨,又以兵犯西路,聲言將襲保安軍,故延州發兵八萬,支東西二隅,而元昊乃乘虛由北路擊破金明寨,擒李士彬,直犯五龍川,破劉平、石元孫,遂圍延州。嘉祐中麟州之役,諒祚二年間連以兵屯窟野河,進逼邊界,聚而復散,故武戡、郭思習以為常,輕兵而出,至忽里堆,伏發而兵敗,然則敵人出沒聚散,蓋將有謀,知兵機者宜深察也。
西邊城寨皆在平地,綏、銀、靈、夏、寛、宥等州皆然也。太宗時,錢若水言綏州不可城 【 綏州不可城 「綏州」,類苑卷七五作「綏城」。】 ,以其下有無定河,歲被水害。今綏州建於山上,不惟水不能害,而控制便利,直得勝勢 【 直得勝勢 「直」原作「莫」,據類苑卷七五改。】 。元豐中,收葭蘆、米脂等寨,亦據山而城。及城永樂,徐給事禧堅欲於平地連築,未就,為西戎所陷。
真宗與北蕃謀和,約以逐年除正旦生辰外,彼此不遣泛使。而東封太山,遣祕書監孫奭特報,亦只到雄州而止,奭牒報北界,請差人到白溝交授書函。是時北朝遣閤門使丁振至白溝,以受孫書 【 以受孫書 「書」原作「奭」,據類苑卷七八改。】 。厥後,北蕃欲討高麗,遣耶律寧持書來告,是時知雄州李允則不能如約止絕,乃遣人引道耶律寧至京。泛使至京,自此始矣。至康定中,西戎擾邊,仁宗泛使郭稹奉使入北朝 【 仁宗泛使郭稹奉使入北朝 「郭稹」,稗海本、四庫全書本作「郭稹金」,此從類苑卷七八、宋會要輯稿職官三六之三八。】 ,北朝亦遣蕭英、劉六符等至京,自此泛使紛紛矣 【 自此泛使紛紛矣 「此」,類苑卷七八作「是」。此條嘉靖本無,據稗海本、四庫全書本補入。】 。
●佚文
仁宗皇帝暑月不揮扇,鎮侍邇英閣,常見左右以拂子驅蚊蠅而已。冬月不御鑪,御殿則於朵殿設爐以禦寒氣,甚則於殿之兩隅設之。醫者云:體備中和之氣則然。 【 類苑卷五】
杜正獻公為相,蔡君謨、孫之翰為諫官,屢乞出。仁宗云:「卿等審欲得郡,當具所欲乞奏來。」於是蔡除福州,孫除安州。王獻云:「諫官無故出,終非美事,乞且如舊。」上可之,退書聖語。時陳恭公為參政,不肯書,曰:「某初不聞。」正獻懼,遂焚之,由此遂罷相。議者謂正獻當俟明日審奏,不當遽焚其書也。正獻言,始在西府時,上每訪以中書事。及為相,雖中書事,不以訪。公因言,君臣之間,能全終始者,蓋難也。蘇子瞻云。 【 類苑卷十】
寇準拜中書侍郎平章事,丁謂參知政事,嘗會食於中書,有羹污準鬚,謂與拂之,準曰:「君為參預大臣,而與官長拂鬚耶?」謂顧左右,大愧恨之。章聖既倦政,而丁謂曲意迎合太后之意,有臨朝之謀。準便殿請對,言:「太子叡德天縱,足以任天下之事,陛下胡不協天人係望,講社稷之丕謀,引望大明,敷照重霄?若丁謂恃才而挾姦,曹利用恃權而使氣,皆不可輔幼主,恐亂陛下家事。」因俯伏嗚咽流涕,真宗命中人扶起,慰諭之。明日,謂之黨以急變聞,飛不軌之語以中準,坐是罷相。乾興元年二月,貶雷州司戶參軍,皆謂所為也。赴雷州時,道出公安,剪竹插於神祠之前,而祝曰:「準之心若有負朝廷,此竹必不生。若不負國家,此枯竹當再生。」其竹果生。後范仲淹作藥石詩,言準無辜被誣。天聖元年閏九月,移授銀青光祿大夫、檢校祭酒、衡州司馬。蓋上知其無辜,將復其位。其月死於貶所,年六十三。尋復官爵,諡忠愍。及上即位,北使至,賜宴,唯兩府預焉。北使歷視坐中,問譯者曰:「誰是無宅起樓臺相公?」坐中無答,丁謂令譯者謂曰:「朝廷初即位,南方須大臣鎮撫,寇公撫南夏,非久即還。」 【 類苑卷十一】
文公為相,龐公為樞密使,以國用不足,同議省兵。於是揀放為民者六萬餘人,減其衣糧之半者二萬餘人,衆議紛然,以為不可。施昌言、李昭亮尤甚,皆言衣食於官久,不願為農,又皆習弓刀,一旦散之閭閻,必皆為盜賊。上亦疑之,以問二公,二公曰:「今公私困竭,上下遑遑,其故非他,正由畜養冗兵太多故也。今不省去,無由蘇息,萬一果有聚為盜賊者,二臣請以死當之。」既而昭亮又奏:「兵人揀放,所以如是多者,大抵皆縮頸曲膕,詐為短小,以欺官司耳。」公乃言:「兵人苟不樂歸農,何為詐欺如此?」上意乃決,邊儲由是稍蘇。後數年,王德用為樞密使,許懷德為殿前都指揮使,復奏選廂軍以補禁軍,增數萬人。 【 類苑卷十四】
許元初為發運判官,每患官舟多虛破釘鞠之數,蓋陷於木中,不可稱盤,故得以為姦。一日,元至船場,命拽新造之舟,縱火焚之,火過,取其釘鞠稱之,比所破纔十分之一,自是立為定額。 【 類苑卷二十二、棠陰比事】
翟守素,北海人,太宗時以客省使憲州刺史,往征梅山洞夷人,值霖雨,弓弩筋角解弛,守素令削木為弩。平旦,賊奄至,衆弩盡發,賊走,平其巢穴。 【 類苑卷五十六】
李重貴,孟州人,五路討繼遷,為麟府州濁輪寨路都部署,得對。因言賊居砂磧,逐水草,便於戰鬬,利則進,不利則退,今五路齊入,彼聞兵勢,不來接戰,欲追則人馬亡,將守則地無堅壘,賊若未平,重貴等何顏復見陛下?太宗喜,出御劍賜之。後果無功,追念其言,命為并代副都部署。 【 類苑卷五十六】
歐陽文忠素與晏公無它,但自即席賦雪詩後,稍稍相失。晏一日指韓愈畫像語坐客曰:「此貌大類歐陽脩,安知脩非愈之後也。吾重脩文章,不重它為人。」歐陽亦每謂人曰:「晏公小詞最佳,詩次之,文又次於詩,其為人又次於文也。」豈文人相輕而然耶? 【 永樂大典卷一八二二二】
鄧城縣有石勒村,襄縣有石彪鋪,彪,乃虎也,避唐諱改。 【 永樂大典卷一四五七六】
宋興以來,御試制科舉人無登第者,惟吴育第三等,餘皆第四等,除此則落之。 【 事文類聚前集卷二十七】
楊大年工小楷,近臣王伯忠及尚書郎蔡玠皆善行書。 【 皇宋書錄卷中】
近世沈遼最善行筆。 【 皇宋書錄卷中】
曾魯公好放生,以蜆蛤之類人不放,而活命之多也 【 永樂大典引此句作「以蜆蛤之類以為人所不放而活物之命多也。」】 。一日,夢被甲者數百人前訴,既寤,而問其家,乃有惠蛤蜊數竹奄者,即遣人放之,夜復夢被甲者來謝。 【 事文類聚後集、卷三十四永樂大典卷一三一四0】
杜祁公衍,越州人,父早卒,遺腹生公,其祖愛之。幼時,祖父脫帽,使公執之,會山水暴至,家人散走。其姑投一竿與之,使浹以自泛,公一手挾竿,一手執帽,漂流久之,救得免,而帽竟不濡。前母有二子,不孝悌,其母改適河陽錢氏。祖父卒,公年十五六,其二兄以為其母匿私財以適人 【 匿私財以適人 「匿私財」,羣書類編故事卷六同,卷一七引作「携財利」。】 ,就公案之 【 就公案之 「案」,羣書類編故事卷六作「索」。】 ,不得,引劍斫之,傷腦,走投其姑,姑匿之重橑上[四],出血數升,僅而得免。乃詣河陽,歸其母,繼父不之容,往來孟、洛間,貧甚,傭書以自資。嘗至濟源,富民相里氏奇之,妻以女,由是資用稍給。舉進士,殿試第四。及貴,其長兄猶存,待遇甚有恩禮,二兄及錢氏姑氏子孫受公蔭補官者數人,仍皆為之婚嫁。 【 此條亦見司馬光涑水紀聞卷一0,末有小注云:「崔甥云。」】 【 類苑卷十、羣書類編故事卷六、卷十七】
陸經學士坐責流落,歐陽文忠公憐其貧,每與人作碑誌,必先約令陸子履書,欲以濡潤助之也,自是子履書名亦自此而盛。 【 皇宋書錄卷中引魏道輔續東軒筆錄】
白下縣故城在上元縣城西,本江乘縣白石壘,今城南有長干寺,城東門有白下亭。 【 錦繡萬花谷後集卷二十四引東軒筆談,按「談」疑「錄」字之誤。】
駙馬都尉石保吉求為使相,仁宗以問李文靖公,公執不可,遂寢其事。及公薨數日,乃卒拜焉。 【 李心傳舊聞證誤補遺引魏道輔文,當出東軒筆錄。】
●附錄一 各家著錄及題跋
晁公武郡齋讀書志
東軒筆錄十五卷續錄一卷。右皇朝魏泰撰。泰,襄陽人,曾布之婦弟,為人無行而有口,頗為鄉里患苦。元祐中,記其少時公卿間所聞成此編。其所是非,多不可信。心喜章惇,數稱其賢,則大概已可見。又多妄誕,姑舉其一,如謂王沂公登甲科,劉子儀為翰林學士,嘗戲之。按沂公登科雖在子儀後四年,其入翰林,沂公反在子儀前七年,沂公咸平五年登科,子儀天禧二年始除學士,蓋相去二十年,其謬如此。
尤袤遂初堂書目 【 小說類】
東野筆錄 【 (民按野當為軒之誤)】
鄭樵通志
東軒筆錄十卷,魏泰撰。
馬端臨文獻通考經籍考 【 子部。小說家】
東軒筆錄十五卷、續錄一卷。晁氏曰 【 (下引郡齋讀書志語,此略)】
王氏曰:「魏泰者場屋不得志,喜偽作他人著書,如志怪集、括異志、倦遊錄,盡假名武人張師正,又不能自抑,出其姓名,作東軒筆錄,皆用私喜怒誣衊前人,最後作碧雲騢,假作梅堯臣,毀及范仲淹,而天下駭然不服矣。」 【 (民按此為王銍跋范仲尹墓誌文,詳見邵伯溫聞見後錄卷十六)】
脫脫宋史藝文志 【 子。小說家類】
魏泰東軒筆錄十五卷
焦竑國史經籍志 【 子。小說家類】
東軒筆錄十卷魏泰。
錢謙益絳雲樓書目
東軒筆錄十卷,又續錄一卷,魏泰,字道輔,襄陽人,多撰偽書,此書獨自出其名。
傅維鱗明書經籍志 【 史雜】
魏泰東軒筆錄一冊闕
錢遵王述古堂書目 【 小說部。宋人小說】
魏泰東軒筆錄
續文獻通考經籍考 【 集上】
臨漢隱居集二十卷、東軒筆錄十五卷。魏泰著。泰,襄陽人。善文章,崇觀間,章惇欲官之,竟拂袖還家。
紀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 子部。小說家類】
東軒筆錄十五卷,宋魏泰撰。泰,字道輔,襄陽人,曾布之婦弟也。桐江詩話載其試院中因上請忿爭毆主文幾死,坐是不得取應。潘子真詩話稱其博極羣書,尤能談朝野可喜事。王銍跋范仲尹墓誌稱其場屋不得志,喜偽作他人著書,如志怪集、括異志、倦遊錄,盡假名武人張師正,又不能自抑,作東軒筆錄,用私喜怒誣衊前人,最後作碧雲騢,假作梅堯臣,毀及范仲淹。晁公武讀書志稱其元祐中記少時所聞成是書,是非多不可信,心喜章惇,數稱其長,則大概已可見。又摘王曾登甲科,劉翬為翰林學士相戲事,歲月差舛,相去幾二十年,則泰是書宋人無不詆諆之,而流傳至今,則以其書自報復恩怨以外,所記雜事亦多可采,論古者頗籍以為考據之資,故亦不得而廢焉。 【 (民按末二句據北京圖書館藏四庫全書本東軒筆錄卷前提要增)】
沈敕跋東軒筆錄後
予內兄大參頤山吴公仕得抄本東軒筆錄一書,乃宋臨漢魏泰撰,為書十有五卷,所紀俱北宋朝野之事,頤山公以此書不惟可備閒覽,亦可資鑒古之識,雖曰魏公之錄者,皆當時之陳迹,而中間是非得失昭然於目前者,足為後世警戒,欲梓行之。但差訛太甚,至有不能句者,遂托予覽正,菲才不諒寡陋,細玩沉索,訂其訛字,補其闕文,未幾,而頤山公辭世矣。校讎既畢,藏篋頗久,茲特售之梓,以表頤山公之志,而予之肆心於此書,亦因之存矣。若夫筆之於古人而傳之於天下,悔於昔而顯於今,則自有默定者在,而亦非有籍於予也,梓工告成,遂識簡末。
嘉靖乙卯歲端昜日,義興楚山子沈敕識。
傅增湘跋楚山本東軒筆錄
昔年四明抱經樓盧氏藏有明刻曲洧舊聞,余於南中收得之,半葉九行,行二十字,板心上方題楚山書屋,前後無序跋,未審為何人所刊。頃盧慎之兄新獲東軒筆錄十五卷,持以相示,板式正同,板心標名亦同,觀其後跋,乃知為義興沈敕付梓者。兩書皆罕見,東軒筆錄尤少善本,余曾得天一閣藏鈔本,校過改定極多,如卷六荊公評近代宰相條,補脫文十六字,卷十一滕甫之父條,補十七字,卷十四蘇轍劾呂惠卿條,補十七字,卷十五家人有嚴君條,補八字,其他單詞復字斠補,極殆不可計。茲取楚山本覆勘一過,以上所舉脫文一一具在,而字句改正出天一閣本之外者,又百許事,可知沈氏補訂之功為不細矣。近世說部流行,兩宋短書,尤為人所嗜讀,安得盡取單行善本彙刻成帙,一掃明季以來流傳之陋刊,或亦多識博聞之一助乎!癸亥夏至後一日,取稗海本校畢,爰志數行,以質慎之,它日更得異書,尚冀一瓻開鏁魚也。藏園居士傅增湘。
●附錄二 有關魏泰的資料
魏道輔泰,襄陽人,元祐名士也,與王介甫兄弟最相厚。僕初以謂有隱不仕,及試院中,因上請主文,道輔恃才豪縱,不能忍一時之忿,敺主文幾死,坐是不許取應。嘗有荊門別張天覺詩云:「秋風十月望台星,想見氷壺照坐清。零雨已回公旦駕,挽鬚聊聽野王箏。三朝元老心方壯,四海蒼生耳已傾。白髮故人來一別,却歸林下看昇平。」詩律峻峭,今人不可到也。 【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十二引桐江詩話。按「敺」字原作「顧」,據山谷詩注卷七引桐江詩話改。】
道輔少與徐忠愍及山谷老人友善。博極羣書,尤能談朝野可喜事,亹亹終日,作詩自成一家,有集二十卷,號漢上丈人。其間有「博山繞沉水,煙燼氣不滅。日暮白門前,楊花散成雪」。不減江左諸人語。 【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十二引潘子真詩話】
魏道輔云:「詩惡蹈襲。古人亦有蹈襲而愈工,若出於己者,蓋思之精則造語愈深也。」 【 修辭鑑衡卷一引詩憲】
魏泰,字道輔,有徐熙澄心堂紙,畫一飛鶉如生,智永□草歸田賦,奇物也。 【 米芾畫史】
曾子宣丞相家,男女手指皆少指端一節,外甥示或然。或云襄陽魏道輔家世指少一節,道輔之姊嫁子宣,故子孫肖其外氏。 【 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七】
壬子歲,王雱元澤記會稽,關■〈木巳〉刻之,以廣其傳,庶乎世之聞見者有所警焉。戊午歲,元澤病中,友人魏道輔泰謁於寢。對榻一片屏,大書曰:「宋故王先生墓誌,名雱,字元澤,登第於治平四年,釋褐授星子尉。起身事熙寧天子,才六年,拜天章閣待制,以病廢于家。」後尚有數十言,掛衣於屏角覆之,不能盡見,此亦得謂之達歟? 【 類苑卷四十二】
王平甫學士,以高才碩學,勁正不附麗。熙寧中,判官告院,忽於秋日作宮辭點絳唇一闋,其旨蓋有刺,以示其游。魏泰歎曰:「公之辭美矣,然斷章乃流離之思,何也?」明年,平甫竟以讒得罪,廢歸金陵。其詞曰:「秋氣微涼,夢回明月穿簾幕,井梧蕭索,正遶南枝鵲。寶瑟塵生,金雁空零落。情無託,雲重掠,不似君恩薄。」 【 類苑卷三十五】
田衍、魏泰居襄陽郡,人畏其吻,謠曰:「襄陽二害,田衍魏泰。」未幾,李豸方叔亦來郡居,襄陽人憎之曰:「近日多磨,又添一豸。」 【 墨莊漫錄卷一】
魏泰道輔,自號臨漢隱居,著東軒雜錄、續錄、訂誤、詩話等書,又有一書譏評巨公偉人闕失,目曰碧雲騢,取莊獻明肅太后垂簾時,西域貢名馬,頸有旋毛,文如碧雲,以是不得入御閑之意,嫁其名曰都官員外郎梅堯臣撰,實非聖俞所著,乃泰作也。 【 墨莊漫錄卷二】
王定國寄詩於東坡,答書云:「新詩篇篇皆奇,老拙此回真不及矣。窮人之具,輒欲交割與公。」魏泰見而笑曰:「定國亦難作交代,祗是且權攝耳。」 【 墨莊漫錄卷二】
魏泰數舉進士不利,荊公戲云:「眼下有臥蠶者貴,如文潞公有之而為相,公亦有而未遇也,豈非白殭者乎?」 【 張氏可書】
世傳碧雲騢一卷,為梅聖俞作,皆歷詆慶曆以來公卿隱過,雖范文正亦不免,議者遂謂聖俞游諸公間,官竟不達,懟而為此以報之。君子成人之美,正使萬有一不至,猶當為賢者諱,況未必有寔,聖俞賢者,豈至是哉?後聞之,乃襄陽魏泰所為,嫁之聖俞也,此豈特累諸公,又將以誣聖俞。 【 葉夢得石林避暑錄話卷上】
李昭輔、魏泰、黃大臨、姚天常、蔣存、曾紆□□□甲申仲冬游澹山巖。 【 湖南通志卷二一二澹山巖題名】
題朝陽洞:七鑿混沌死,萬竅從此生。海水能幾何,呿口下渴鯨。歸期不妨晚,霜日背林明。□寧□□魏泰□□ 【 湖南通志卷二七一宋魏泰朝陽洞詩】
秦少章詩:「燭花漸暗人初睡,金鴨無煙卻有香。」魏道輔詩:「博山燒沈水,煙盡氣不滅。日暮白門前,楊花散成雪。」與少章詩意同。 【 吴曾能改齋漫錄卷八】
魏泰,襄陽人,崇觀間,章惇欲官之,竟弗就還家。善文章,著臨漢隱居集二十卷,又著東軒筆錄十五卷,嘗賦襄陽形勝,識者偉之。 【 凌迪知萬姓統譜卷九十四】
●附錄三 參校書目及簡稱
曾慥類說 文學古籍刊行社影印本
江少虞宋朝事實類苑(類苑) 上海古籍出版社點校本
錦繡萬花谷 明刻本
阮閱增修詩話總龜前集後集 四部叢刊本
祝穆事文類聚前集後集續集 乾隆重刊本
羣書通要 宛委別藏本
羣書類編故事 宛委別藏本
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耘經樓仿宋重刻本
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 四部叢刊本
朱熹三朝名臣言行錄 四部叢刊本
洪邁容齋隨筆 上海古籍出版社標點本
王明清揮塵錄 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點校本
墨客揮犀 稗海本
李心傳舊聞證誤 中華書局點校本
董史皇宋書錄 知不足齋叢書本
桂萬榮棠陰比事 四部叢刊續編本
莆陽比事 宛委別藏本
沈括夢溪筆談 中華書局胡道靜校注本
李昌齡樂善錄 稗海本
永樂大典 中華書局仿印本
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長編) 中華書局點校本、光緒浙江書局本
宋大詔令集 中華書局校本
宋會要輯稿 中華書局影印本
脫脫宋史 中華書局標點本
徐鉉徐公文集 四部叢刊本
夏竦文莊集 四庫全書珍本初集本
王禹偁小畜集 四部叢刊本
歐陽修歐陽文忠公文集 四部叢刊本
王安石臨川集 四部叢刊本
王安石王文公文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點校本
蘇軾東坡全集 四部備要本
張方平樂全集 四庫全書珍本初集本
呂祖謙宋文鑑 四部叢刊本
魏泰臨漢隱居詩話 知不足齋叢書本
古今詩話 郭紹虞宋詩話輯佚本
黃昇唐宋諸賢絕妙詞選 四部叢刊本
李衎竹譜詳錄 叢書集成本
周祈名義考 湖北先正遺書本
東軒筆錄